秦皇岛日报 记者 孙文志
清晨,太阳爬上山头,把暖暖的光线洒向界岭村。
高尚民早早出发。自从退休后回到村里,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他总有忙不完的事儿。
千亩栗园围绕着美丽的小村庄,叶子在山风吹拂下沙沙作响。打小熟悉的那山那水,一切那么欣欣然。
踏遍青山人未老,只因心底那片赤子深情。众多和高尚民一样的离退休干部情系山乡沃土,把汗水洒向故园青山。
“乡村振兴需要激发各种力量参与其中。广大离退休干部技术水平高,影响力大,视野开阔,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和动力源泉。助力乡村振兴,老干部不能缺席。”近两年,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强化组织引导,积极搭建平台,持续开展银发人才促发展等活动,引导激励全市离退休干部继续践行初心使命,为乡村振兴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
“星火”播撒乡村,“扶智”又“扶志”点燃红色引擎
这阵子,昌黎县离退休干部志愿者协会的老干部们为全县的葡萄种植操上了心。
“我们县有6万多亩葡萄。今年雨水多,葡萄种植受了不小影响。”会长张志农介绍,为了帮助果农们应对困难,协会组织老干部成立了专家组,调研实际情况,还专门去朗格斯庄园取经。
“我们撰写了一份调研材料,对全县葡萄种植户进行指导。”老干部们的指导和建议,对于昌黎葡萄种植户应对异常天气、保证葡萄产量和质量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
乡村振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肌体尤为关键。在市委老干部局“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引领下,我市离退休干部各施所长,送科技、送产业、送文化、送卫生下乡,协助做好产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播下乡村振兴的燎原星火。
“专家又来讲课,我得好好听听。”眼下正值板栗树夏季剪枝时期,听说“五老”智囊团的“田间课堂”又到村里开讲,青龙城北村板栗种植户杨永清就早早来到栗园,向老专家“取经”。
“枝怎么剪、水怎么浇、肥怎么上?这里面说道可多了。这几年听老专家们的课,学了不少技术,效益也提高了不少。”十几年前,杨永清开始承包荒山种栗树,但因为管理技术不到位,直到2017年,板栗收入仍不足万元。通过这几年接受老专家们的言传身教,他的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板栗年收入也达到了13万元。
“田间课堂”“职业农民培训”……到乡村讲专业技术课,青龙“五老”智囊团的老干部们已坚持了7年,帮助全县农民特别是板栗种植户提高科技种植和科学管理水平,板栗年产量随之增长到6.5万吨,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青龙老干部为板栗忙碌,海港区退休干部师淑亮则在替大樱桃操心。
归提寨一户村民去年开始棚栽大樱桃,师淑亮帮着联系了技术指导,但仍然放心不下。隔一段时间,她就要赶到村里,亲自为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作为市老科协林果分会的成员,师淑亮多年坚持义务为海港区周边大樱桃种植户传授技术,还策划制作了大樱桃种植技术光盘,方便种植户的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各县区离退休干部积极开展“党建 技术推广”等活动,助力培养青年技术人才。深入开展“银发人才助发展”活动,打造离退休干部人才聚集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分级建立“银发人才库”,组建“银发人才”志愿团队开展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扶智”又“扶志”。
“头雁”引领方向,“输血”变“造血”打造富民产业
千亩栗树已经挂了果,手工粉条、红薯干供不应求……眼见村子发展越来越好,青龙退休干部高尚民脸上透着高兴,心里还盘算着“大文章”。
界岭村是高尚民打小生长的地方。退休后,他放弃城里的舒适生活回来了,就是想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
“以前大家收入主要靠打工,地里种点玉米,一亩地能赚三四百元就算不错了。”高尚民明白,不引进富民产业,发展无从谈起。他发动村民种植栗树,还免费提供树苗。村民的传统观念一时转不过来,他就一户户做工作。
如今,千亩栗树茁壮成长,村民致富有了“聚宝盆”。同时,他还积极打造手工粉条和红薯干产业链,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特别火,而且能卖上价。今年预计能卖上10万斤,产值上百万。”
“未来我们准备发展林下经济,在树下种中草药,还准备引入工业产品加工产业。”在高尚民心里,已经绘好了界岭村的蓝图。
产业兴则乡村兴,理清发展思路,方能快马加鞭。
“治穷重‘治本’,我市老干部抓住产业龙头,变‘输血’为‘造血’。” 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经验和智慧,紧紧围绕村情和产业发展现状,对内深挖潜力,对外瞄准市场,因地制宜为乡村发展引领思路,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有特色、可持续的富民项目。
玄朴古粮“黑菰米”亮相北京“乡村振兴专列”,穿越长安街向新时代致敬!这件事让市老科协孙显英、崔杰等老专家特别兴奋。
为了推动健康农产品“黑菰米”成为发展特色种植、振兴乡村的利器,市老科协的老专家们一次次深入乡村,对“黑菰米”的种植和推广进行指导。由孙显英担任会长,市老科协成立了玄朴农业科技创新分会,专注于推进“黑菰米”产业的发展。他们协助将“黑菰米”种子无偿引进鲶鱼洞村,并且建立了“玄朴特色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拳头”产品。
以刘台庄镇、新集镇、泥井镇三个镇为中心,昌黎县老干部指导乡村调整产业结构,引进经济作物,帮助当地部分村庄实现产值翻番。为助力建设“海上昌黎”,退休干部李本玉多方协调引入资金200万元,帮助建设一座海水养殖场,有效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他还主动与省供销总社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帮助建设一家乡镇葡萄酒厂。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乡村振兴需要有人发挥“头雁”作用,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搭建平台,激励离退休干部主动担纲,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乡亲们共同踏上致富路。
65岁考驾照、70岁学电脑、做直播……卢龙县退休干部付建中做的这些事可不是为了自己。
退休后,付建中牵头成立了“孤竹小金米”合作社,将“孤竹小金米”打造成走出国门的知名品牌,推动传统农业迈向特色产业化发展之路。结合卢龙传统的甘薯产业,他组织合作社社员探索谷、薯间作、轮作一体化绿色栽培模式,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成功。他先后发动成立了“卢龙县小米产业协会”、卢龙县杂粮产业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卢龙县孤竹小金米杂粮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乡村振兴形成合力。
现在,合作社从最初的5户社员发展到226户,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省扶贫龙头企业。付建中也获得全国明星合作社理事长、河北省脱贫攻坚奉献奖等荣誉。
“基础”持续改善,“难点”成“亮点”推动乡村振兴
“没有老干部给打的深井,我们哪敢建暖棚种水果,这可是给我们村解决了大问题。”看着深井里的清水汩汩流向农田,龙家店镇杨古泊村的村民们不住感慨。
13眼机井水位下降,8眼井都没了水,浇地成了难题……那年天旱导致的困境村民们还历历在目。正当他们焦急万分时,昌黎老干部志愿者赶来了。他们走到田间调察研究,并把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经多方协调,3眼深井很快打好,农民抗旱保收的燃眉之急得到了解决。
到了秋天,杨古泊村的庄稼不但没有旱死,还获得了丰收。有了水,村民还建起了大棚种上蔬菜水果,致富增加了新门路。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市委老干部局支持引导下,我市离退休干部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之一,千方百计强化金融资金支持,大力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民生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阳光透过葡萄叶洒下斑驳光影,入夏的葡萄沟处处美不胜收。曾经,为了解决阻碍葡萄沟产业发展的水源、交通问题,李景阳、常万玉等退休干部四方奔走,终于争取到建设资金200万元。道路修进院,水源引上山,如今,葡萄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观光采摘村,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老校舍成了危楼,村小学只能在中学借教室上课,这个让界岭村村民愁了几年的难题马上要解决了。
“就在这里建新学校,很快就要开工了。”指着村中一处老砖厂的旧址,退休干部高尚民越说越高兴:“建好以后,不止咱们村,附近其他村的孩子也能来上学。”
打好12眼机井,铺设上山引水管道6700米,不用靠天等雨,果树不再喊渴;铺设1000米田间作业路、架设3000多米电路、打造500亩高标准农田、修建好入村桥和冲毁的堤坝……村庄发展的硬件更加厚实。
曾经晴天灰、雨天泥的“水泥路”变成了平整洁净的水泥路;200盏路灯点亮村庄的夜晚;新建的百姓大舞台成了村里的“cbd”……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高尚民的努力下,界岭村的变化实实在在地发生,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又回来了,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
和界岭村一样,有了老干部的不懈努力助力,全市乡村日益富足、美丽。曾经影响生产生活的“难点”变成了“亮点”,农民切切实实体会到“幸福感”和“获得感”。
“乡村振兴永不止步。我们会继续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推动离退休干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整行装再出发。”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表示。
青山沃土,枝叶关情。在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道路上,老干部焕发青春、步履铿锵。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凯发k8ag旗舰厅的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凯发k8ag旗舰厅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凯发k8ag旗舰厅的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